大陸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進入「調整期」,陸媒稱,多方跡象顯示,韓系動力電池正在重返大陸市場;從4月開始,三星、LG、SKI在內的韓系三大電池公司,高調啟動在陸的新一輪投資;22至24日在深圳舉辦的第13屆「中國國際電池展」也開設韓國展團專區,不過大陸業者則稱,「中國在動力電池發展上有無法超越的優勢。」
財聯社23日報導,大陸與南韓24日舉行工業部長會談,雙方探討電動車電池事宜。另一方面,大陸鋰電池由於價格下滑,業績出現「增量不增利」的局面,至今年第一季依舊延續。種種跡象顯示,中日韓在大陸的動力電池市場已經開始「廝殺」了。
大陸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能源汽車創業投資子基金合夥人兼總裁方建華表示,與韓、日系電池CNC塑膠加工相比塑膠零件,中國在動力電池發展上有無法超越的優勢。
方建華稱,首先,大陸具備的全產業鏈配套能力,是日韓企業不具備的;其次,大陸擁有更大規模的應用市場,對車用電池的應用場景和適應性,陸企更有發言權,「過去消費類的鋰電池和汽車級產品完全不一樣,我們這些年積累的應用場景經驗,對動力電池企業做到汽車級有非常大的幫助」;第三,大陸從技術來說已具備一定的競爭力。
近幾年開始有不少人紛紛進入股票市場,前陣子因為航運的看漲,到工程塑膠、傳產、電子、鋼鐵等等上市股票都開始被注意到,開始有很多人對股票市場有信心,台股的成交量也越來越高,也能看到在80~90級生在這幾年的經濟不景氣下,一直尋求其他賺錢方式,增加自己投資眼光開始看股,看能不能從中分一杯羹,卻難料在2020前後遭到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都被影響,隨著被疫情打擊,人數開始慢慢趨緩,最近交易量大幅降低,股市低迷,前述的航運、電子、工程塑膠、鋼鐵、電子等等廠商公司,都很不樂觀,儘管偶爾會有回升,但近期並未達到歷史新高,目前有許多專家各有說法,認為台灣股票後勢看漲,此時進入是可以的,也有專家分析疫情還會在更嚴重,影響全球經濟,也會反映到台股上面,目前還不介意買進,各種說法都有。
本月22日,中汽協、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聯合公示第一批「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白名單」,深圳比亞迪、國軒高科等21家企業入圍,其中三星環新(西安)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南京樂金化學新能源電池有限公司、北京電控愛思開科技有限公司,共有3家韓企入選。
日韓系動力電池是否會加劇競爭,方建華表示,非常看好中國電池企業,可能在一兩年之內,寧德時代會成為全球動力電池的「獨角獸」。
方建華稱,通過這些年中國自身的發展,我不認為日韓更有優勢,韓系電池當年打出低至1元/Wh的電芯價格在中國市場競爭,但現在性價比是中國最大的優勢。
留言列表